2024年山西特岗考试冲刺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对教育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
B.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C.教育是促进受教育者社会化的过程
D.教育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概念及其本质。
A项说法正确。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的目的在于影响和促进人的发展,培养人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有目的的培养人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这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B项说法正确。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②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③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C项说法正确。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自觉地有目的地促进人的发展的活动,主要是发生在年长一代和年轻一代之间的教导与学习互动,旨在促进受教育者的社会化与个性化,从初生的自然人逐步成长为能适应社会并能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D项说法不正确。教育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并非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教育对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等方面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但不可能决定社会发展方向。
ABC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2.“人人接受有价值的教育,人人接受适合自己的教育,不同的人接受不同的教育”,即( )。
A.大众教育 B.通识教育 C.精英教育 D.特殊教育
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大众教育的概念。“人人接受有价值的教育、人人接受适合自己的教育、不同的人接受不同的教育”是对大众教育的解读。大众教育就是大众自己的教育,是为大众谋福利的教育。A项正确。
B选项,通识教育又称普通教育,指的是一种教育理念,重在“育”而非“教”,供学生的选择是多样的,是一种“非专业、非职业化的教育”,是对人文传统的继承。
C选项,高等教育公认的标准:适龄人口入学率在15%以下者称为精英教育,入学率在15%以上至45%以下者称为大众化教育。
D选项,所谓特殊教育是指教育的对象特殊,一般指生理和心理异常的儿童、少年和青年。题干强调,人人接受教育,与大众教育理念一致。故答案选择A。
3.小学生中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症,通常称之为( )。
A.学习困难综合症 B.多动综合症 C.过度焦虑反应 D.厌学症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A项,学习困难综合征的主要表现包括:缺少某种学习技能;诵读困难;计算困难;绘画困难;交往困难。
B项,儿童多动综合征(简称多动症),是小学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征。
C项,儿童过度焦虑反应,指的是有些儿童较一般儿童敏感、多虑、缺乏自信心,因一桩小事而过度焦急,烦躁不安、担心害怕,甚至哭闹不安,有“杞人忧天”的表现。
D项,儿童厌学症的主要表现是对学习不感兴趣,讨厌学习。厌学的儿童对学习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苦闷感,一提到学习就心烦意乱,焦躁不安。
题干表述属于儿童多动症的表现,故本题选择B项。
4.下列关于教育的基本要素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教育者是教育活动中教的主体 B.教学者是教育活动中学的客体
C.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的基本目标 D.教育手段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结构。
A选项,教育者是教育活动中教的主体,就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支撑性要素。故A选项说法正确。
B选项,学习者是教育活动中学的主体。学习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以学习为基本任务的人,既包括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在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组织中学习的成年人。故B选项说法错误。
C选项,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中师生共同认识的客体。教育内容是学校基于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行为和习惯的总和。故C选项说法错误。
D选项,教育手段是教育活动的基本条件。教育手段是指教育者将教育内容传授给学习者所借助的各种形式和条件的总和,它主要包括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故D选项说法错误。
综上,BCD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择A选项。
5.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在现实世界去感受和体验,这属于( )。
A.范例教学 B.探究式教学
C.情境性教学 D.传递-接受式教学
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模式。
选项A,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等创立的“范例教学论”是20世纪以来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三大教学论之一。范例教学的程序一般有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用特例,以具体直观的方法,范例地阐明“个”,使学生认识某一事物的本质特征。第二阶段:根据范例“个”所获得的知识,推论特点,分析掌握整个“类”的特征,使对“个”的认识上升为对“类”的认识。第三阶段:范例地掌握规律和范畴的阶段,即根据对“个”所获得的认识,进一步过渡到对“类”的认识,从而达到对更本质的关系——规律的认识。第四阶段:范例地获得关于世界的关系的经验,认识更为抽象或总结性的规律。
选项B,探究式教学又称“问题-探究”式,是指教学活动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自己的活动找到答案的一种教学模式。
选项C,情境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互促进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既有效地获得知识,又陶冶情感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基本程序是:创设情境-情境体验-总结转化。
选项D,传递-接受式教学是通过教师传授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由感知到理解,达到领会,然后再组织学生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最后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它的基本程序为: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
题目中强调老师创造机会,让学生在现实世界去感受和体验,符合情境教学模式的定义,所以选C。
(责任编辑: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