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考试习题-初中历史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婉以长不以贤”可知,题干反映的宗法制的核心#长子继承制。结合所学可知,宗法制是西周时期按照父系血缘关系来分配土地、财产、政治地位和政治权力的继承制度,用以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故本题选C项。
2.史学家唐德刚认为秦朝实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下列史料能够支撑这一观点的是()。
A.“兼并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收天下之权”
B.“大小之言,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
C.“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方许行下”
D.“设行中书省……统郡县,镇边郯,与都省为表里”
【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创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度。特别是郡县制度的确立,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A项符合题意,正确。B项描述的是官员考核制度,不符合题意。C项描述的是宋代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不符合题意。D项描述的为元代行省制度,是我国省制的开端,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项。
3.汉武帝统治时期,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名。当时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A.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B.管理地方行政
C.掌管地方军事
D.控制地方财政
【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每个州部派刺史一人,“以六条问事”,负责代表中央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A项正确。BCD项与题干无关。故本题选A项。
4.东晋南朝时期,南迁世家大族多标注“郡望”,如琅琊王氏、陈郡谢氏等,其主要目的是()。
A.区分士庶尊卑
B.标记户籍变迁
C.便于乡举里选
D.表明故土难离
【答案】A。解析:结合相关史实可知,东晋南朝时期南迁的世家大族具有政治和经济上的特权,为了保持自身的优越性,这些世家大族采取各种方式同庶族地主区分开来,标注“郡望”就是方式之一,A项正确。其它选项不是标注“郡望”的主要目的,BCD三项错误。故本题选A项。
5.王安石变法时,在开封、杭州等地设立专门机构,收购滞销的货物,当货物脱销时再销给商人,还款时年息二分。该举措为()。
A.均输法
B.青苗法
C.免役法
D.市易法
【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王安石变法中的市易发措施,规定在汴京设都市易司,在边境和重要城市设市易司或市易务,平价收购市上滞销的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并允许商贾贷款或赊货,按规定收取息金。这一措施符合题干描述,D项正确。故本题选D项。均输法指的是根据生产情况和政府与宫廷的需要情况,按照“徒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则,统一收购和运输物资。青苗法规定在每年青黄不接时,农民可自愿向政府贷款、贷粮,每半年取利息二分或三分,分别随夏秋两税归还。免役法改变应役方式,募役费按户等分担,原免役群体也要缴纳同样的钱。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来自中公教师网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
(责任编辑:张宁克)